作者:
点击次数:
375
了解到6月16日,国家卫生财政部、国家中医药局、健康委、三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》(国卫基层发〔2020〕9号,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《通知》要求,要“推进居民健康电子档案”,“具备条件的省、市、县可慢慢取消纸质档案,进行全面健康电子化”。起步于2009年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、科学记录。它是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,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行业的一切档案。“健康档案是自我了解身体健康不可没有的档案,它记录了每一个人的疾病的发生、发展、治疗和是否治好的过程。”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医保办工作人员介绍说,“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和数据,你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,疾病发展趋向、治疗效果等情况,有利于下一步医疗保健的决策。”他举了个例说,高血压病人根据血压值的变化,就能较好掌握控制血压的方法。糖尿病病人可了解血糖变化的规律,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。有些病人对某种药物接连发生过敏反应,这一系列都有记录到健康档案,就可起到提醒就医时避免用这种药物。居民带着健康档案去某医院看病时,把健康档案给医生诊断疾病会带来方便,医生看到有些检查过的项目做过了,可避免居民重复检查。不仅为居民病人节约了医疗检查费用,还可以减少了居民病人因检查所带来的麻烦和痛苦,而且为病人的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说句不好听的,万一病人在某些场合发生意外,也可根据健康档案记录的情况,判断他是否因什么病系发作,给急救提供了及时正确方法。我国的全民健康档案计划于2009年启动。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《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确定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具体时间表。《意见》提出,到2020年,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,符合基层实际的、统一、科学、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、使用和管理制度。《意...
发布时间:
2020
-
06
-
24